本站點使用cookies,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Cookies和隱私政策
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是為客戶服務。多產糧食,增加土壤肥力是為了更有能力為客戶服務。“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是公司的共同價值。權力是為了實現共同價值的推進劑和潤滑劑。反之,權力不受約束,會阻礙和破壞共同價值守護。公司擁有完善的內部治理架構,各治理機構權責清晰、責任聚焦,但又分權制衡,使權力在閉合中循環,在循環中科學更替。
公司在治理層實行集體領導,不把公司的命運系于個人身上,集體領導遵循共同價值、責任聚焦、民主集中、分權制衡、自我批判的原則。
公司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持續優化公司治理架構、組織、流程和考核機制,使公司長期保持有效增長。
股東會是公司權力機構,對公司增資、利潤分配、選舉董事/監事等重大事項作出決策。
董事會是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承擔帶領公司前進的使命,行使公司戰略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確??蛻襞c股東的利益得到維護。
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
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監督機構,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其基本職權包括領袖管理、業務審視和戰略前瞻。
自2000年起,華為聘用畢馬威作為獨立審計師。審計師負責審計年度財務報表,根據會計準則和審計程序,評估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和公允,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作為公司ICT基礎設施業務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責任機構,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對ICT基礎設施業務進行端到端經營管理。
終端BG是公司面向終端產品用戶和生態伙伴的端到端經營組織,對經營結果、風險、市場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負責。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全場景智慧化生活體驗,圍繞智慧辦公、智能家居、智慧出行、運動健康、影音娛樂5大場景,實現用戶體驗與服務的商業閉環。
華為云計算對華為云業務端到端經營、商業成功負責,構建云產業組織和能力(研發、銷售、咨詢、服務、供應等),致力于提供穩定可靠、安全可信、可持續創新的云服務,深耕數字化,一切皆服務,讓云無處不在,讓智能無所不及,共建智能世界云底座。
數字能源是面向企業/行業客戶提供清潔發電、交通電動化、站點能源、數據中心能源、嵌入式電源等產品和解決方案的組織,致力于將電力電子技術與數字技術相結合,為客戶提供高質量、高效率、綠色、低碳的電力電子產品,使能客戶商業成功。
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是公司面向智能汽車領域的端到端業務責任主體,將華為公司的ICT技術優勢延伸到智能汽車產業,提供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業務目標是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
海思定位于面向智能終端、顯示面板、家電、汽車電子等行業提供感知、聯接、計算、顯示等端到端的板級芯片和模組解決方案,承擔芯片和模組產業的研發、Marketing、生態發展、銷售服務等職責,對經營結果、風險、市場競爭力和客戶滿意度負責。
為逐步打造公司支撐不同業務發展的共享服務平臺,并有序形成公司統治實施的抓手,公司設平臺協調委員會,以推動平臺各部門的執行運作優化、跨領域運作簡化、協同強化,使平臺組織成為“圍繞生產、促進生產”的最佳服務組織。集團職能平臺是聚焦業務的支撐、服務和監管的平臺,向前方提供及時準確有效的服務,在充分向前方授權的同時,加強監管。
董事會是公司戰略、經營管理和客戶滿意度的最高責任機構,承擔帶領公司前進的使命,行使公司戰略與經營管理決策權,確??蛻襞c股東的利益得到維護。
董事會的主要職責為:
2022年3月29日,部分董事辭任公司董事職務。候補董事李建國、彭博按規則依次遞補為董事。
目前董事會成員包括:
2021年,董事會共舉行了11次現場會議,就公司中長期戰略規劃、年度商業計劃、審計報告、利潤分配、增資等事項進行了審議和決策。
董事會設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是董事會的常設執行機構,受董事會委托對重大事項進行研究醞釀,就董事會授權的事項進行決策并監督執行。2021年,董事會常務委員會共舉行了19次會議。
董事會常務委員會成員包括:徐直軍、胡厚崑、孟晚舟、汪濤、余承東。
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由輪值董事長主持,輪值董事長在當值期間是公司最高領袖。輪值董事長的輪值期為六個月。
監事會是公司的最高監督機構,代表股東行使監督權。監事會的定位是對公司的生存發展和命運負責,其基本職權包括領袖管理、業務審視和戰略前瞻。
2021年,監事會共舉行了13次會議,對公司年度財務報告進行了審議,針對重點風險領域開展了巡視和檢查,對公司的經營管理進行了監督,對子公司監督董事的工作進行了指導和管理。監事會成員列席了全部董事會會議,對董事會決策事項及運作規范性進行了監督,對董事高管履職進行了監督,并對2020年度董事履職情況進行了評價。
監事會成員共15名,由持股員工代表會選舉產生并經股東會表決通過。2022年3月29日,持股員工代表會和股東會進行了監事會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監事會成員及候補監事。
目前監事會成員包括:
監事出現空缺時,由候補監事按規則遞補?,F有候補監事5名,包括魏承敏、李鵬、徐欽松、吳欽明、高戟。
監事會設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是監事會的常設執行機構,受監事會委托對重大事項進行研究醞釀,就監事會授權的事項進行決策并監督執行。監事會常務委員會成員包括:郭平、丁耘、李杰、陳黎芳、姚福海、李大豐、李英濤。
審計師負責審計年度財務報表,根據會計準則和審計程序,評估財務報表是否真實和公允,對財務報表發表審計意見。
審計范圍和年度審計報告需由審計委員會審視。任何潛在影響外部審計師客觀性和獨立性的關系或服務,都要與審計委員會討論。此外,獨立審計師還與審計委員會共同商討審計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困難以及管理層的支持情況。
自2000年起,華為聘用畢馬威作為獨立審計師。
華為基于組織架構和運作模式設計并實施了內部控制(簡稱“內控”)體系,發布的內控管理制度及內控框架適用于公司所有流程(包括業務和財務)、子公司以及業務單元。該內控體系基于COSO模型而設計,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督五大部分,同時涵蓋了財務報告內控體系,以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完整、準確。
控制環境是內控體系的基礎。華為致力于倡導及維護公司誠信文化,高度重視職業道德,嚴格遵守企業公民道德相關的法律法規。公司制定了員工商業行為準則(BCG),明確全體員工(包括高管)在公司商業行為中必須遵守的基本業務行為標準,并例行組織全員培訓與簽署,確保其閱讀、了解并遵從BCG。華為建立了完善的治理架構,包括董事會、董事會下屬專業委員會、職能部門以及各級管理團隊等,各機構均有清晰的授權與明確的問責機制。在組織架構方面,華為對各組織明確了其權力和職責的分離, 以相互監控與制衡。公司CFO負責全公司內控管理,內控管理部門向公司CFO匯報內控缺陷和改進情況,協助CFO建設內控環境。內部審計部門對公司所有經營活動的控制狀況進行獨立的監督評價。
華為設立了專門的內控與風險管理部門,定期開展針對全球所有業務流程的風險評估,對公司面臨的重要風險進行識別、管理與監控,預測外部和內部環境變化對公司造成的潛在風險,并就公司整體的風險管理策略及應對方案提交公司決策。各流程責任人負責識別、評估與管理相關的業務風險并采取相應的內控措施。公司已建立內控與風險問題的改進機制,能夠有效管理重大風險。
華為建立了全球流程與業務變革管理體系,發布了全球統一的業務流程架構,并基于業務流程架構任命了全球流程責任人負責流程和內控的建設。全球流程責任人針對每個流程識別業務關鍵控制點和職責分離矩陣,并應用于所有區域、子公司和業務單元 ;例行組織實施針對關鍵控制點的遵從性測試并發布測試報告,從而持續監督內控的有效性 ;圍繞經營痛點、財務報告關鍵要求等進行流程和內控優化,提升運營效率和效益,支撐財報準確、可靠及合規經營,幫助業務目標達成 ;每年進行年度控制評估,對流程整體設計和各業務單元流程執行的有效性進行全面評估,向審計委員會報告評估結果。
公司設立多維度的信息與溝通渠道,及時獲取來自客戶、供應商等的外部信息,并建立公司內部信息的正式傳遞渠道,同時在內部網站上建立了所有員工可以自由溝通的心聲社區。公司管理層通過日常會議與各級部門定期溝通,以有效傳遞管理導向,保證管理層的決策有效落實。同時,公司在內部網站上發布所有業務政策和流程,并定期由各級管理者/流程責任人組織業務流程和內控培訓,確保所有員工能及時掌握信息。公司亦建立了各級流程責任人之間的定期溝通機制,回顧內控執行狀況,跟進和落實內控問題改進計劃。
公司設立了內部投訴渠道、調查機制、防腐機制與問責制度,并在與供應商簽訂的《誠信廉潔合作協議》中明確相關規則,供應商能根據協議內提供的渠道,舉報員工的不當行為,以協助公司對員工的誠信廉潔進行監查。內部審計部門對公司整體控制狀況進行獨立和客觀的評價,并對違反商業行為準則的經濟責任行為進行調查,審計和調查結果報告給公司高級管理層和審計委員會。此外,華為建立了對各級流程責任人、區域管理者的內控考核、問責及彈劾機制,并例行運作。審計委員會和公司CFO定期審視公司內控狀況,聽取內控問題改進計劃與執行進展的匯報,并有權要求內控狀況不滿意的流程責任人和業務管理者匯報原因及改進計劃。